2)第二十五章 同门决裂,裂土称帝!_大明:你个暴君,竟成了千古一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威慑。

  不是解决冗官、冗费的法子。

  “应宁,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,哪有不变的天下呀,你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君王啊?”

  李首辅叹了口气,继续道:“古往今来,王朝最长者,莫过于东周,君王更迭也不过二十五代。

  国朝至陛下,已是十代君王,身为臣子,盼望着的,是这大明天下,能有东周的二十五代。

  我是内阁首辅,也是个凡人,所想、所念,是辅一朝明主。

  苍天怜悯,令我辅先皇一朝,辅陛下一朝,两朝明主,此生,已然足矣。

  诸般奢望,也就到这了。”

  读书人的毛病。

  不是从今朝开始的。

  也不会在今朝结束。

  那种为国朝拔疮补痍的事,就留作后人做吧。

  相信后世子孙之智。

  杨一清尚书沉默以对,显然,是不认可的。

  “再说,陛下也要这些人,陛下也喜欢这些人,很多事情,都是交给这些人办,知道为什么吗?”

  李首辅咬了咬牙,提点道。

  谢阁老下意识地想要制止接下来的对话,却被老友摆手表示无妨。

  “就因为皇帝需要这些人的吹捧,对吗?”

  杨一清尚书一针见血道。

  弘治中兴。

  他是亲身走过的。

  翰林院待过,内阁待过,去过山西,按察使司佥事,也去过陕西任职八年,凡有得空闲时,会去考察边镇战事。

  再入朝,任太常寺少卿,进南京太常寺卿。

  又在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,担任陕西巡抚,负责督理陕西马政。

  这一路走来,可谓是披荆斩棘,自然见惯了这中兴之治下百姓的苦楚。

  盛世?

  后人或然会觉得是。

  时人的觉得,不重要。

  总之。

  先皇是明君不假,但却是用肥了勋戚、文官,瘦了百姓换来的。

  “对!”

  李首辅重重点了点头,坦然道:“皇帝的事,桩桩件件,如恒河沙数,不会全对。

  凡有错漏,皆要吾等去着想,以全皇帝圣名。”

  利益。

  才是君臣之间最稳固的存在。

  史笔。

  掌握在文官手中。

  虽说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后,百姓对史官的信任不断降低,但总归不会彻底消失。

  皇帝,想要圣君贤主之名流传后世,就少不了文官的帮助。

  “六部之中,小小的郎中,就能屋宇华丽,起居豪奢,这难道是五品官该有的场面,这也是在为陛下着想?”

  杨一清尚书直起身,胸膛起伏道:“还不是收受各省各部的贿赂撑起来的!”

  “应宁,你怎么还不明白?”

  李首辅毫不相让,平视道:“是啊,六部官员的日子,是过得奢靡了些,还不知道收敛。

  但正因此,才引来京城内外很多人的向往,很多人才想成为这样的人。

  君不见那些御史言官,整日里,除了找茬,什么事都不干,为无数人所追捧。

  可是应宁你想过没有,京官们有了这些,就别无旁骛。

  没有勾结朋党,没有把持朝政,翻翻一部二十一世,有几个皇帝的臣子,能像今朝这般?

  我说这么多,是因为我是内阁首辅大臣,也是想求你,这份呈文,就到此为止吧。

  别把这事出去张扬了,搅和的天下官员都无法安宁,搅和的国朝上下沸沸扬扬,就没法收拾了!”

  言罢。

  李首辅、谢阁老联袂朝杨一清尚书拱手施礼。

  “感谢首辅大人、阁老的教导,只是这与国朝利益不合,下官恕难从命!”

  杨一清尚书沉吟良久,再次摇摇头,一躬到地,取回了那道呈文,出了内阁,朝着乾清宫而去。

  数十年宦海沉浮,只为这一谏。

  一路披荆斩棘,势必嫉恶如仇。

  无法后退!

  ……

  京师,城郊,北征大军驻地。

  三通鼓罢。

  万名将士进入校场。

  清一色的手持天巡刀、身着天巡铠,腰胯天巡弩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u9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